2024年7月4日,法律硕士学院线上召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国际仲裁项目课程建设与学位论文指导”。国际仲裁项目校内外指导教师、仲裁课程任课教师、法律硕士学院领导及专任教师代表、学院教学科研办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副院长刘智慧主持。
会议伊始,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开场致辞。许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向与会校内外嘉宾和学院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自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法大时做出“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德才兼备法治人才”的指示后,学校始终致力于优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法律硕士学院应国需,先后承接涉外律师、国际仲裁培养项目。截至目前,国际仲裁项目已顺利运行一年,并取得诸多成果。许院长提出,做好国际仲裁人才培养需要围绕三个重要问题展开,即涉外仲裁项目应该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以及为谁培养的问题。围绕国际仲裁项目,学院应以党和国家发展需要、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具备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价值的中国涉外仲裁人才。而怎么培养,则仍需思考钻研提升改善。许院长表示,本次研讨会取得的优秀成果定会进一步推动学院教学改革,进一步将国际仲裁项目做实、做好、形成经验。最后,许院长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随后,主持人刘智慧教授明确了本次研讨会的三个核心议题:国际仲裁项目学生培养、课程教学及论文指导。
学院教科办主任黄晓慧首先介绍了国际仲裁项目实施情况及双导师制相关规定。黄晓慧主任指出,鉴于国际仲裁项目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学院从2023年开始实施招生改革,招收英语及相关专业学生,并在推免考核笔试环节加入英文写作能力测试,面试环节由英语专业教授担任面试官。课程设置方面,学院坚持“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在国际仲裁项目培养方案中与涉外律师项目共享大部分基础课程,同时开设包括仲裁法、国际商事仲裁等仲裁专业课。黄晓慧主任还介绍了双导师制相关规定。她强调,双导师制旨在从学术科研和实习实践两方面构建培养体系,助力学生联系理论与实践,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主持人刘智慧教授随即强调了学位论文写作时间分配的重要性,并指出本次研讨会期望能在国际仲裁项目校内导师中就论文选题形成共识,确保学生的论文题目符合研究国际仲裁实务问题的要求。
主题发言环节共有六位校内外嘉宾发言,主题涵盖国际仲裁人才培养、仲裁课程教学经验分享、国际仲裁论文选题等方面。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院副院长谷岩的发言主题为“国际仲裁人才培养”。谷岩副院长强调了国家越来越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和队伍建设,并详细介绍了贸仲长期以来在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贡献。贸仲通过与中国政法大学等30多所国内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的建设。最后,谷岩副院长表示,贸仲未来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需求、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加快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案件管理处处长齐骥的发言主题为“完善特色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队伍”。齐骥处长指出,中国商事仲裁事业目前在涉外仲裁领域还存在明显短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短板即为处理国际仲裁案件的人才匮乏。为弥补这一短板,齐骥处长提出特色化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高素质、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落实上,齐骥处长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最后,齐骥处长表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将继续坚持全球化视野,搭建高端仲裁研讨平台,共享国际仲裁信息,推动涉外法治人才走出去和引进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涉外法治人才,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
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涉外业务部主管合伙人张利宾律师的发言主题为“国内涉外法律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及年轻涉外律师的成长路径和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张律师分享了自己在《主要国际仲裁机构规则比较研究(双语)》课程设计方面的心得体会。他参考多名学者的著作,结合本人的实务经验,从仲裁程序启动到具体流程操作进行全面讲解。此外,他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张律师特别提到法硕学生需要培养几种关键能力:一是仲裁规则相关知识运用能力,二是案例分析(基于事实、合同约定和实体法)能力,以及基于客户需求和权利主张的仲裁策略制定能力。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永锐的发言主题为“国际仲裁的未来”。朱永锐律师本学期为国际仲裁项目学生讲授《国际商事证据规则》课程,除分享课程安排与教学心得之外,他特别强调,国际仲裁领域的人才需求巨大,不仅律师事务所和仲裁机构需要,企业法务人员也需要具备国际仲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他指出,国际仲裁不仅限于商事仲裁,还包括投资仲裁、海事仲裁、体育仲裁、金属期货仲裁、粮油协会仲裁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业务量的增加势必带来人才需求量的增加。
诉讼法学研究院副教授胡思博的发言主题为“仲裁法教学心得”。胡思博老师指出,基于不同类型学生法学基础各异,课程设计上应先加强国内仲裁和国内诉讼的基础学习,再逐步过渡至涉外仲裁。同时他强调,仲裁法与诉讼法有一定关系,两者都是解决纠纷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两者的衔接。
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刘力教授的发言主题为“给国际仲裁方向学生的建议——论文怎么选题怎么写”。刘力教授建议论文选题要早、要小,选题早有助于学生在时间管理上更从容,选题小则能让学生更聚焦地开展研究。写作方面,刘力教授谈到几点注意事项。她建议学生先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然后进行快速阅读与思考,最后进行冲刺写作。刘力教授总结道,导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时,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维护学术标准,最终完成一篇令人满意的学位论文。
自由交流与经验分享环节,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马更新、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于程远、国际法学院教授董京波、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庄诗岳分别围绕课程教学、论文指导等方面发言。
会议最后,主持人刘智慧副院长做总结发言。刘智慧副院长强调了双导师制的相关规定,并对参会者提出的建议和经验总结表示高度肯定和衷心感谢。
文字:陈泽正
图片:教科办
编辑:胡天翊
初审:黄晓慧
吴 荻
终审:梁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