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交流合作 > 国际交流 > 正文

【新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成功举办“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国际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05-26 作者: 点击:

为了深入研讨现阶段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创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体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于2021年5月22-23日在学院路校区成功举办“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国际研讨会”。为疫情防控需要,本次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会议工作语言为中文和英文。

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实务部门的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包括:国际法律伦理协会主席、日本名古屋大学森際康友教授,美国波士顿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朱迪·麦克马罗教授,美国康奈尔法学院讲席教授布拉德利·温德尔教授,美国丹佛大学法学院伊莱·沃尔德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约书亚·戴维斯教授,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安吉洛·唐迪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阿德瑞安·伊万斯荣休教授,香港大学法学院胡惠生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丁相顺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孙笑侠教授,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法学院院长肖金明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主任、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邱昭继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晓雷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印波副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刘雪斌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尚立娜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王进喜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坤轮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副院长刘智慧教授、副院长梁敏副研究员、尹超副教授、刘炫麟副教授、郜庆博士、李琳博士、李晓博士、陈希博士、丁亚琪博士、张宪博士、张冉博士;等等。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时建中副校长代表学校首先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由衷祝贺,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已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列入法学专业核心必修课,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贯穿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当前,各法学专业高校均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必修课程,不断加大法治人才的法律职业伦理培养力度,相关理论、制度和实践的研究也蓬勃开展。但是,中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起步较晚,基础理论研究仍相对薄弱,尤其需要不同法系、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因此,本次研讨会的召开非常必要,也恰逢其时。他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开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推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他表示,法律硕士学院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学院,法律硕士学院举办的这次国际研讨会一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研讨会设有“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法律职业伦理基础理论”“各类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问题”三个主题论坛,还专设“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学生论坛”,展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教学成果。与会嘉宾围绕法律职业伦理相关理论、教育改革与创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一个主题论坛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论坛,该论坛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副院长刘智慧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评议。日本名古屋大学森際康友教授、美国波士顿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朱迪·麦克马罗教授、美国丹佛大学法学院伊莱·沃尔德教授先后发言。

 


森際康友教授以《未知领域的法律道德:更实际、更全面的教育方法》为题,指出我们需要加强在未知领域里有关法律伦理的应用,提议以更加实际和全面的方法,开展对未知领域的法律道德教育。

 


朱迪·麦克马罗教授以《美国法律职业伦理的挑战》为报告主题,提出了法律伦理课程如何实践中不断演进的问题,认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贯穿法律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

 


伊莱·沃尔德教授在《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必要性的反思》的主题发言中,介绍了美国开设法律职业伦理必修课的现状并进行了反思,就法律职业伦理课程设计应考虑的诸多因素做了探讨。

 


许身健教授对本阶段嘉宾的报告做了评议,认为嘉宾的发言很有启发。他认为职业伦理对伦理决策十分重要;法律职业伦理也要探索新的边疆、新的未知领域;法律职业伦理要强调实践教育,还要关注跨领域的职业伦理问题。


第二阶段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副院长梁敏副研究员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尹超副教授评议。本阶段的发言嘉宾有美国康奈尔法学院布拉德利·温德尔教授、香港大学法学院胡惠生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坤轮副教授和吉林大学法学院刘雪斌副教授。

 

 

布拉德利·温德尔教授以《美国法律伦理教学的历史与理论》为题,介绍了美国法律伦理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水门事件后对律师的监管问题,强调了法律伦理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胡惠生副教授做了《在大湾区促进全球法律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主题发言,他介绍了在大湾区主要两所法学院——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和香港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情况,介绍了课程的理论基础、专业价值及教学模式,分析了法律职业伦理教学的相关影响。

 


刘坤轮副教授在《关于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的主题发言中,从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定位、体系化、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与统一法律资格考试的关系等方面,分享了他对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刘雪斌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线上教学的经验与反思》,他分享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挑战,并以吉林大学法学院为例分享了对“法律职业伦理”线上教学的经验与思考。

 


尹超副教授在评议中认为,各位发言嘉宾从不同视角阐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问题,非常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他介绍了自己对美国法律职业伦理理论发展和教学实践的认识,谈到了从学科角度讨论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认为体验式教学对于法律职业伦理教学以及涉外律师培养很有借鉴意义。

 


第二个主题论坛是“法律职业伦理基础理论”论坛。

该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王进喜教授评议。复旦大学法学院孙笑侠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阿德瑞安·伊万斯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法律与伦理中心主任约书亚·戴维斯教授,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法学院院长肖金明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晓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印波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主任、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邱昭继教授先后做了报告。

 


孙笑侠教授在《我们是怎么误解法律职业伦理的?》的主题发言中,认为在中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当中存在对法律职业伦理的误解,这些误解本身也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面对的难题。他分析了这些质疑和误解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阿德瑞安·伊万斯教授在题为《不同法律伦理框架的优势与劣势》的报告中,从广义与狭义的法治、社会道德框架、律师道德类型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法律伦理框架的优势与劣势。

 


约书亚·戴维斯教授围绕《非自然法:人工智能、伦理、意识与法律哲学》这一主题,从法律哲学的角度对人工自能、伦理和意识等相关问题展开解读,并提出如何从概念上了解人工智能及其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肖金明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法律职业伦理建设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他说,强调人民司法,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法律伦理的底色,因此要加强法律职业伦理相关研究,提高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让法律职业伦理成为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工作队伍教育的永恒主题。

 


杨晓雷教授做了题为《法律知识的职业伦理性》的报告。他从法律的知识属性,微观的法律职业角色、功能、技术及策略,宏观的法律运行和发展等几个层面,谈了对职业伦理知识和职业伦理教育的认识。

 


印波副教授以《绩效考评制度与加剧的法律职业非道德性危机》作为报告主题,认为当代法律职业伦理面临着逐渐背离大众道德观念的非道德性危机,司法业务考评正加剧这种趋势。为此,他主张将行为规范与行动者的德性品质共同纳入到职业伦理范畴当中,推动绩效考评最优化,构建真正反映内心良知的道德考评机制,改善司法业务的考评制度。

 


邱昭继教授在《法官职业道德的批判与重构——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考察》的报告中,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律职业伦理有非常多的论述,对于司法不为民、司法审判不独立、法官任意裁判等做了深刻批判和重构,对我们现在研究法官职业道德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王进喜教授在评议中指出,本阶段跨越的论题较多,各学者论述的方法不同,但是学者的观点均有启发意义。他就法律职业伦理价值谱系的构建,人工智能与伦理,法律职业伦理与公众伦理,绩效考评与法律职业的非道德性危机,法律知识的伦理属性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他还提出了律师国际化背景下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伦理的问题。

 


第三个主题论坛是“各类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问题”论坛。

该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尹超副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评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丁相顺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师尚立娜和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安吉洛·唐迪教授先后发言。

丁相顺教授做了题为《认真对待对抗制庭审:孙杨体育仲裁案暴露的职业伦理问题》的报告,他以孙杨体育仲裁案为例,在分析域外对抗制庭审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中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问题。

 


许身健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证券律师行业管理中的自律与他律》,他以“新泰案件”为例,提出证券律师的自我规制不足的问题,指出律协应加强对证券律师的职业能力建设、专业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自律与他律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尚立娜博士在题为《对律师公共义务的思考》的报告中提出,法律职业伦理制度构建需要超越我国现有的律师职业伦理规范,将我国悠久传统道德内容融入到律师公共义务内容当中,并结合我国现在有关政党纪律、政治引导方向等特殊情况来进行综合考量。

 


安吉洛·唐迪教授在《面对法律职业伦理新价值与永恒价值的律师法律》的主题发言中,介绍了“律师法律”这一概念,引入对于法律伦理的新价值和永恒价值的讨论,并指出了法律职业伦理所面临的挑战。


韩文生教授在评议中指出,孙杨体育仲裁案暴露出的职业伦理问题,使我们认真思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问题。他提出,应当加强律师的法律职业伦理继续教育,切实维护律师的职业权利。他还强调,要在教学中更多地把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融入到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在内的各门课程中去。

 

最后进行的是“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学生论坛”。学生论坛分设“律师的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官、检察官、监察官的法律职业伦理”两个主题,分别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的两位同学罗斯和田英豪主持,尹超副教授、郜庆博士和韩文生教授分别点评,刘智慧教授做总结发言。


韩文生教授在学生论坛致辞。他说,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优化,既要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思想,也要吸收同学们的建议;期待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律职业人才。

法律硕士学院的易培源、肖慧华、李玉卓、石博元、农启赟、何雨、王硕、李昱雯、任方雷、范臻、雷晓迪等11位硕士研究生,分别围绕辩护律师义务冲突解决模式,律师言论自由的边界,法官的法律职业伦理标准,监察官的职业属性与职业伦理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刘智慧教授在学生论坛总结中说,此次研讨会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期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能勇于发表和修正自己的观点,在职场上发展和实现自我。

 

国际研讨会结束后,会议举行了闭幕式。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副院长梁敏副研究员主持了闭幕式。她说,经过紧凑而高效的研讨,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成果丰硕。这次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国际研讨活动,具有鲜明的前沿性和深入性,会议成果也为法律硕士学院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创新的思路。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院长许身健教授做了会议总结,他回顾了此次会议取得的诸多成果,指出这是法律硕士学院认真对待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聚焦法治人才培养,努力探索使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贯穿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相关问题的集中体现。他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在国外,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引起人们的重视,是跟美国的“水门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它甚至改变了美国法学教育及律师资格考试制度。在中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成为法学必修课,是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法大分不开的,这也使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从法学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这是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星光时刻。他认为,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是法律人的思想品德课,至关重要,除了要加强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和理论研讨及学科建设。他最后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未来提出了美好的期许,对参会的国内外嘉宾及为会议成功召开付出许多努力的会务组表达了真挚的谢意。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国际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