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我院举办了主题为“学院老师与首届国际仲裁项目研究生面对面”的第33期师生下午茶活动。本次下午茶由副院长刘智慧教授发起,私法研究所副所长兼2023级国际仲裁班班主任乌兰、2023级专职辅导员郎燕峰、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黄晓慧、学院教务秘书兼外事秘书曹慧群四位老师作为嘉宾出席,五位老师与2023级国际仲裁班全体同学面对面亲切交流。
活动伊始,刘智慧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参加本次下午茶各位老师,并从学院整体教学培养工作角度介绍了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她指出,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是在涉外律师项目顺利开展的背景下,国家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工作而出台的新政策,教育部和司法部两部门共同发文,国内仅有20所高校获得办学资格。刘智慧副院长认为,对于如何培养真正的国际仲裁人才,高校、联合培养单位、教师和学生都在进行探索、磨合,中间出现问题很正常,需要各方面共同调整、配合,解决问题,法硕学院作为办学单位更需要获得来自项目首批同学的感受和意见建议等第一手资料。
在师生交流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提出了关于国际交流、专业学习、就业前景、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老师们娓娓道来,一一回应,现场氛围亲切而热烈。
曹慧群老师就出国交流的时间、学分认定、项目类型等为同学们解答疑问。曹老师介绍,学校的交流项目分为短期和中长期,短期项目有2-6周不等,中长期项目则有一学期和一学年;她建议同学们提前做好出国交流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学院培养方案的要求。对于同学们关注的学分互换问题,曹老师介绍了学分互换的规定、流程和内容,建议同学们在国外学习交流中尽量选择与我院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相近或相似的外国课程修读,以尽可能满足学分认定的条件。
刘智慧老师和乌兰老师对于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中遇到的教材文献选择、法律资格考试等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对于基础学科学习问题,刘智慧老师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建议同学们要认真阅读各个学科的基础教材,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课前读教材,课后进行拓展,提高阅读的效率,并为同学们推荐了托马斯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尽量进行主题阅读,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于各个专题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刘智慧老师提到,在法学阅读的初期,不要拘泥于个别文字,要进行整体阅读,培养法学素养和宏观思维能力。
乌兰老师强调了法学基本功对于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刑民基础对于后续深入学习其他部门法具有支撑作用,希望同学们首先要打好基础。乌兰老师认为法学基础素养不是单纯的法条记忆,也不是对于法律规则的精准掌握,而是感知和分析法律制度背后的价值理念。在阅读方法上,乌兰老师建议同学们在法学入门学习阶段,应当先架构整体法律体系,再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阅读。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乌兰老师认为,首选是老师推荐的经典著作和文章,二是各类高质量期刊论文。
黄晓慧老师分享了学校、学院关于国际仲裁项目以及涉外律师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仲裁项目特聘实务导师的选聘工作,从在京的三家联合培养基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选聘了13位实务专家担任特聘导师,并将于近期开展师生互选工作,以便于同学们早日接触和深入了解仲裁实务。
对于同学们担忧的国际仲裁项目就业范围过窄的问题,黄晓慧老师结合三届涉外律师项目的培养工作,向同学们说明,国际仲裁项目培养的仍然是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遵守宽口径原则,并不限制学生未来的择业领域,所有的法律实务部门都可以作为大家未来的职业发展领域。黄老师也为同学们的专业实习安排等提供了建议。
辅导员郎燕峰老师就如何保持心理健康问题与同学交流。郎老师认为,目前同学们的压力普遍偏大,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自身发展方向的迷茫加重了同学们的心理负担,但是学院和全体老师关心每一位同学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发展,并愿意为同学们提供帮助。郎老师建议同学们首先应做好自身的研究生身份定位,做好时间规划和学业规划,在充实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避免内耗。郎老师也与同学们分享了近几年法硕学生的就业去向和整体就业情况。
2022级涉外律师班的刘雪城同学也与大家分享了关于专业学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个人经验和感受。
最后,刘智慧老师建议同学们放宽心、多学习、强大自己的内心,做乐观上进的法律人。师生意犹未尽,相约下次再畅谈。
文字:刘雪城
图片:曹慧群
黄晓慧
编辑:胡天翊
初审:吴 荻
终审:梁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