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闻】法律硕士学院刘保玉、黄健分别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发布日期:2022-09-22 作者: 点击:

9月1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关于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的公示》,我院刘保玉、黄健两位老师分别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法学类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

刘保玉教授立项项目名称为“非典型担保的构造及其法律规制研究”。本课题以《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中的相关规定为基础,以金融实践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非典型担保的交易构造、规则适用、制度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阐释《民法典》和《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中非典型担保的法律构造,旨在厘清非典型担保的特定规则、非典型担保对典型担保的参照适用规则、非典型担保规则与典型担保规则的适用边界等问题,提出非典型担保的规制思路和具体规制措施,实现非典型担保制度与破产法、公司法、民事诉讼法、税法等部门法的衔接适用,实现对非典型担保的合理规制和涉担保交易的营商环境优化,并最终指导司法实践。

黄健博士立项项目名称为“回归技术现实主义的刑事证据数智化问题研究”。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战略性信息技术同各领域相融合、智慧司法探索下沉至事实认定的背景下,刑事证据亦呈现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分析的“数智化”发展趋势。现有理论回应,多采“技术决定论”,进而引发“技术乐观主义”。本课题意在主张,数智化革新并不应引发刑事证据理论及实践的颠覆性变革,但势必会导致适应性变革,即“技术现实主义”的认识论回归。在方法论上,应首先将刑事证据“数智化”问题,回归到已有证据理论及制度中去,通过基础理论的超验性、基本制度的可承继性,为持续涌现的“新”问题,提供相对稳定的解释及规则框架。

在组织申报期间,法硕学院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处关于选题、申报书撰写等方面的辅导,邀请科研处副处长王青斌教授到学院做申报辅导讲座。此次学院两位老师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内容关注中国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研究方法开拓创新,拟建方案行之有效,是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学院将继续遵循助力教学科研、服务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