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闻】我院参与协办第二届中国版权文化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12-21 作者: 点击:

 

20241217日,第二届中国版权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旨在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发掘和培育版权文化,加快构建中国版权自主知识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助力提升我国在版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届研讨会由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指导,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主办,协办单位包括中华版权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版权》杂志社有限公司、河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共有来自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中国版权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150余位代表参会。



法律硕士院长、博士生导师、数字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许身健教授在本次会议上进行了主题发言。许院长以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的风险与治理为题,总结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版权风险和治理现状,认为妥适地寻找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上的版权治理时点、治理对象和治理方式,让社会在技术变迁的无知之幕前始终能够保持对新生技术的包容式接收与理智性选择,是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治理体系的关注重点。在宏观导向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版权治理应以人为本,结合公私与私法规则,统筹司法与立法,促进市场与规则良性互动,保障技术创新与公共利益兼顾。一方面,需根据人工智能生 成链条上的主体定位有针对性地设置风险防范义务与版权法律责任,并容许各方在满足最低限度的必要合规要求后,自主约定责任分配方式,及时回应技术适用中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引入技术之治,采取高效的技术手段与技术逻辑来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在技术与制度的有机结合上更好驾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变革。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链条治理旨在应对版权风险和治理规则碎片化的挑战,通过构建模型开发应用部署内容输出的综合治理范式来明确各阶段主体的合规义务。为促进自治规范与行业标准构建,企业应将版权治理纳入合规核心,落实具体治理要求,设立专项合规部门,并构建监督反馈机制。制定行业标准时应根据场景的不同而采取设计型或管理型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企业、协会和政府应协同保障标准落地并持续优化,最终形成国家治理与行业自治的合力。

 


法律硕士学院私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我校知识产权创新与竞争研究主任陶乾教授主持了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服务的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嘉宾有中科院计算所数字内容合成与伪造检测实验室主任曹娟,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林秀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主任刘银良,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熊琦。

陶乾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能够助力于数字版权登记、存证、价值评估、内容审查,能够与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相结合,为版权交易市场赋能,助力于形成智能高效的服务供给;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行业与传统版权产业的融合也让版权服务部门面临人工智能训练语料的版权合规、人工智能生成物权益保护两个方面的困惑。对于前者,应适时探索搭建商业化垂类数据集创建者与著作权人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利益分享机制,可借助区块链实现;对于后者,可将人工智能生成物作为一种数据衍生品,是数字经济的新权益,通过市场化存证来固化权益客体和呈现生成环节中的人类贡献。在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服务部门需要关注到AI正在逐渐成为影视、时装、数字艺术等领域从业人员创作的重要辅助性工具,也需要回应市场主体对于有流通价值的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交易需求。人工智能生成物是AI应用于文化产品创作与生产的成果,对于这种新型文化业态,从版权服务的角度,需要打通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

 


本次研讨会上发布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2023年度优秀课题。版权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张有立宣布名单,经专家评审,包括许身健教授主持的重大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的版权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在内的5项课题获得优秀课题。版权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宝林向优秀课题代表颁发证书。

摄影 | 黄星华

詹竞雄

董平

编辑 | 王新烨

审核 |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