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交流合作 > 国际交流 > 正文

【新闻】 法律硕士学院成功举办“东亚及美国法学教育高端论坛”

发布日期:2019-05-30 作者: 点击:

2019年5月26日,由法律硕士学院主办,日本早稻田大学诊所法律教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法律)协办“的东亚及美国法学教育高端论坛” 在北京京仪大酒店成功举办。

参加论坛的有: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麦肯尼法学院、亚洲法中心主任劳埃德·汤姆·威尔逊教,日本早稻田大学诊所法律教育研究所主任宫川成雄教授、法律诊所实务教师白木敦士律师,韩国全南大学法学专门大学院院长、韩国法学专门大学院协议会理事长、韩国商法学会会长金淳锡教授,韩国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院长文在完教授,香港大学胡惠生教授,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原院长王晨光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路姜男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高圣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法律)主任丁相顺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教授,国家法官学院蒋惠岭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黄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汪海燕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院长刘飞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院院长解志勇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于飞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田士永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韩国法研究中心主任吴日焕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许身健院长、刘智慧副院长、梁敏副院长、辛崇阳教授以及师生代表共50余人。

许身健院长主持了开幕式。他对莅临本次高端论坛的国内外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此次“东亚及美国法学教育高端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法学院院长或从事法学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围绕美日韩及美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不同路径、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相关实践、法学教育的改革目标及方向等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对法学教育改革及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经验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以提供解决思路。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对于法律硕士培养人才模式的探索提供有益启示。

黄进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亚地区的法学教育,特别是近现代的法学教育是在西方的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来。我们的法学教育在吸收引进的过程中要虚心学习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且根据国情发展自己的法学教育。他希望本次论坛各位专家积极进行交流、探讨,寻找法学教育的共识,探寻法学教育的规律,将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做得更好。

劳埃德·汤姆·威尔逊教授和宫川成雄教授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们表示,美日韩和中国在法学教育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希望在此次会议上与参会嘉宾深入交流,以期推动法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围绕“东亚及美国法学教育”的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法学人才培养机制,就法学教育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会议分成三个单元进行主题报告。

undefined

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法学教育改革路径”,分别由刘智慧教授和蒋惠岭副院长主持。

黄进教授首先发言,作了题为《法学教育的性质、目标和路径》的报告。他强调,中国有今天,中国的法学教育有今天,中国的法治建设有今天,最主要的是在得益于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40年的背景下,再来谈进一步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和法治人才培养的改革,意义非常重大。他对法治人才教育的性质作了定位,认为法学教育是专业教育、专门职业教育、精英教育。他认为,法学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法学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高素质法律执业人才。他强调,要通过“健全人格教育观”的理念来拓展法学教育的路径,在法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六个结合”,包括德法兼修、教学相长、教研互动等。

劳埃德·汤姆·威尔逊教授分享了美国法学教育的改革问题,认为美国的法学院面临市场、监管和改革本身演进三种压力;法律人才和法律教育成本也是美国法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金淳锡教授介绍了韩国法学教育的改革情况,重点介绍了韩国的法学院体系及其变化。他说,韩国在法学教育方面虽有很多的变化,但是仍面临很多利益团体的不同需求,使得解决这些问题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白木敦士律师分享了来自日本法律实践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他介绍了早稻田大学法律诊所,还介绍了日本的法科大学院制度。

文在完教授作了题为《韩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放与法学教育改革》的报告,他从韩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全球化对于韩国法律专业的影响、全球化对于韩国法律专业的影响三方面介绍了当前韩国的法学教育改革。

路姜男副书记从北大法学院学生的结构和规模、课程设置改革实践及未来的工作方向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教育改革情况。

与谈人焦洪昌教授针对以上专家的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中国的法学教育应该是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同时还要结合人格教育。他认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解决好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关系,因为该考试是检验学生能否顺利走向社会的一个标准。

与谈人吴日焕教授介绍了韩国和日本的法学教育制度,以及在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律师,以及如何在这种背景下探索法学教育改革问题。

 undefined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实践”,由高圣平教授主持。

于飞教授作了题为《法学院学习与法律执业在思维方法上的统一:请求权基础案例研习课程之探索》的发言。他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正在开展的请求权基础案例研习课程,并且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王晨光教授认为,我国法学教育的层级区分不清晰,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和法学博士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只是课程知识的扩充。要改变我国当前以原理性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调整整个法学教育的指挥棒和评价体系,提高师资整体的素质和能力。

刘飞教授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的培养模式。中欧法学院注重培养高端涉外法律人才,并且采取双硕士学位制度,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法律英语水平,为将来成为涉外法律的实务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尹飞教授介绍了财经院校法学院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财经院校法学院强调加强财经法学研究,体现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实现财经与法律的交叉和融合。

田士永教授提出,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实务部门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二阵地。要很好地衔接高校的法治人才培养和在实务部门法治人才培养,还需要国家在法律层面做出比较完整的制度安排。

与谈人汪海燕教授谈了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法学研究生和法硕研究生教育之间目标定位不清,导致课程设置不科学,两者之间没有区分度,不能顺应社会需求。

与谈人辛崇阳教授总结了当前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法律硕士教育中案例教学问题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问题等。

与谈人刘智慧副院长就与会嘉宾的发言发表了自己的感受,认为法学教育应该走个性化发展之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人文精神。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东亚及美国法学教育改革目标及方向”,由解志勇教授主持。

宫川成雄教授发表了题为《美国法学教育对日本法学教育改革的影响》的报告。他说,日本的司法考试是竞争性的考试,所以通过率低,而美国是资质考试,所以通过率高。他说,日本的法学院制度是2004年引入的,是二战之后引入的最为剧烈的一个教育体制改革。

丁相顺教授作了题为《东北亚法学教育改革的不同路径》的报告。他认为中日韩三国实行了不同的改革,带来了不同的效果,留下了不同的任务,所以要进行进一步改革。中国在法律教育的改革中并没有根本性的制度变革,但是增加了新的要素。

胡惠生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重要性,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比如说伦理道德、基本原则等,让学生成为有伦理的专业律师,适应全球化的发展。

与谈人王晨光教授认为,经济全球化带动法律市场的全球化,是推动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改革的相同因素,这些国家的法学教育培养出的法律人能不能在国际舞台上像英美律师那样发挥相应的作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与谈人蒋惠岭副院长赞同前几位教授的观点,他期待法学院的毕业生能过“六个关口”,包括通识关、知识关、思维关、技能关、伦理关和国际关。他认为,应该统筹规划法学院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以解决法律职业培养过程的资源分配问题。

梁敏副院长主持了闭幕式,许身健院长致闭幕辞。许身健院长感谢发言人、与谈人分享了相关国家地区法学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感谢发言人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的建议,认为这将有助于法律硕士学院更好地探索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卓越法律人才。他说,东亚国家在移植学习美国的JD模式时要结合自己国家的特点,避免“南橘北枳”。另外,要严格区分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不能用法学硕士的标准来评价法律硕士。许身健院长最后希望中国能探寻出属于自己的法学教育发展道路,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加强各国学术交流,友谊,促进法学教育健康发展。他表示,今后法律硕士学院将举办类似论坛,进一步探索法学教育改革的规律。

本次论坛经过一天卓有成效的研讨,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